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文化资讯

从水彩中的凝视出发:冬六与自然世界的亲密书写



2025-04-30来源: 艺术中国

在当代以自然为主题的艺术创作中,插画不仅仅是起到装饰作用的图像,更是一种对世界深入观察与表达的方式。冬六,这位近几年来活跃于自然艺术插画领域的年轻艺术家,以其细腻的水彩语言,持续的自然观察活动,以及对日常生活的深刻感知,构建了一个静谧而充满张力的表达。

艺术实践的根基:从苏格兰海岸到中国东南湿地

冬六的艺术创作深深扎根于亲身的观察与体验。过去三年,她在英国爱丁堡生活,得益于良好的动物保护氛围,有着很多观察野生动物的机会,并以此逐渐建立起以真实的野生动物行为为核心的视觉研究方法。她曾提到,“五月岛的风、海鸟、季节变幻都教会我什么是‘真实的生命力’。”在爱丁堡期间,冬六对苏格兰特有的海鸟种群产生了浓厚兴趣,尤其被自然保护区中栖息的塘鹅、海鹦、燕鸥等海鸟的群居行为和季节迁徙规律所震撼,由此开启了名为《Scottish Seabirds》的创作系列。

这一系列作品突破了传统动物插画的静态模式,通过大量野外写生与局部场景构建,呈现出海鸟集群、育雏、俯冲、浮游等日常的生存状态,在保持水彩手法特有的松动与层次之余,冬六运用结构化的构图,赋予图像强烈的节奏感和张力。苏格兰的冷色调也成为她调色板上的主旋律,深蓝、灰绿、赭石交织出北半球高维地区湿润、开阔、充满呼吸的自然气息。与此同时,爱丁堡古老建筑的形态、石材纹理与城市中高饱和的色彩系统也在悄然塑造她的造型语言,使她的动物图像同时具备建筑式的坚实感与文化层的隐喻。

自2024年10月回国以来,冬六将视线转向位于中国南部的家乡的越冬候鸟,她沿湿地和湖泊进行生态记录与现场写生。她在持续的田野工作中,完成了一批关于鹭鸟、雁鸭群、鹤和鹳,鹬科鸟类等候鸟的全新插画创作。这些作品不仅描绘鸟类本身的行为,更融入对气候、地貌与人类活动干预下的自然环境的观察与思考。目前,冬六正与出版社合作筹备一套《自然鸟类观察笔记》,将自身的生态插画实践系统化、从非鸟类学家的观察者出发,提供更容易吸引大众读者的内容,并希望成为自然教育和保护与美术表达之间的桥梁。

温柔的凝视:插画语言的敏感性与艺术转译

冬六的插画风格以水彩为核心媒介,融合了素描的结构性与速写的松弛感。在技法层面,她坚持以手绘为起点,避免因为使用数字媒介在生成性与图层操作上的便捷性而变得平均和呆板,以真实的纸面笔触来保持观察中获得的“真实感知和情绪”。她笔下的动物往往被呈现为安静的、独立的个体,拥有一种被尊重的平等姿态。她不是“描画”动物,而是“聆听”与“呈现”它们的情绪和生命力。

她的色彩倾向清淡克制,不追求过度渲染或戏剧性的高饱和度对比,而更注重光影、透明度和肌理变化所带来的空间感。比如她在描绘塘鹅的经典俯冲捕猎姿势时,会故意将背景虚化成雾状的灰蓝调,使主体显得轻盈又具穿透力,用和清淡的水彩完全相反的浓郁蜡笔笔触来勾勒塘鹅的主要栖息地,形成动与静,实与虚的诗性对比。这种敏感的视觉节奏,既源自长期的野外写生经验,也反映出她将情绪融入自然观测理性结果的能力。

然而,正是在这种优雅和谐的图像结构中,也潜藏着艺术性反思的空间。冬六的作品在传达自然美学方面表现出极高的完成度,但在批判意识和环境议题的表达上仍偏于温和保守。在当下全球性气候危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作为艺术家如何以视觉语言介入更具结构性的生态对话,是她创作核心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关键所在。

图像之上的“空白”:自然艺术的边界挑战

作为一名受过严谨学院训练的插画艺术家,冬六对生态系统的构建与人文感知之间的张力保持着高度自觉。但她的作品仍集中在“凝视”自然这一单一角度。换句话说,自然在她笔下是诗意的、富有情感连接的,却尚未成为一个复杂、互动、多维的系统——缺乏对自然与文化交织关系的深入揭示。

例如,在早期作品中她几乎未在画面中引入人类存在的痕迹,后期尝试将鸟类迁徙与城市扩张、气候变迁等议题关联也是较为温和的表达方式,没有明确加入人类形象,而是通过图像元素的隐喻发出无声的控诉。

在图像之外的“空白”处,正隐藏着她未来创作可能触及的无限潜力。她如何拓展创作媒介——如引入声音、装置、地图、又或者是数据可视化等方式?又如何进一步通过策展、出版、教育等跨界路径让图像“说更多”?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问题构成她艺术实践中尚未完全打开的边界。

从图像到共感:自然艺术的社会性价值

尽管批判与思辨的层次仍有提升空间,冬六的插画艺术无疑在当代自然艺术创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她不仅以细腻入微的方式记录着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也以温柔的视角唤起公众对自然的关注。她的作品,尤其是正在筹备的的观鸟笔记,可能成为面向大众的生态教育媒介,使得读者在“观看”与“理解”之间建立起情感与知识的桥梁。

正如生态哲学家提姆•莫顿所说,“我们必须超越‘自然’的幻想,真正理解我们与非人存在之间错综复杂的依存关系。”冬六的艺术实践,虽尚未触及这一深度理论图景,但她以持续观察和诚实创作构筑起的“情感场”,已然是一种社会性的起点。在当今视觉疲劳和图像过剩的时代,这样一位愿意低头看世界、安静用传统方式画鸟的插画家,本身就是一种反思与提醒。

冬六用画笔丈量自然,以时间积累艺术。她的插画实践,是诗性与现实的交汇,是绘画语言在生态时代下的自我回应。未来,倘若她能更进一步将作品导向更具批判性、系统性的生态表达,她的艺术将不仅仅是美丽的装饰,更是具有穿透现实的力量的利剑。(作者:陈耀杰)



责任编辑:王洁
------分隔线----------------------------